患上抑郁焦虑后,很多人会责怪症状是导致自己生活不如意痛苦的根本原因。他们常说"一切都是症状害的"、"要不是有症状,自己一定会如何如何"。所以很多抑郁焦虑症的人觉得只有症状好了才能生活和行动。殊不知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想法。
为什么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症状?
为何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认知呢?首先,通过多年挖根疗愈经验,我发现康复这件事尤其时间来说是极其不确定的,你要等到自己康复了再生活,很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需要躺在床上。躺平短期对于抑郁有好处,可拉长时间来看却有很大弊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会让人丧失希望,尤其造成社会功能退化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当你开始认为自己如果没有抑郁能够完成一些"伟业"这样想法时,这本质是自恋在作祟。通过一对一挖根疗愈,我看到很多来访者当把人生不顺利的大部分责任丢给抑郁后,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无力感,同时保持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这种情况很像有些长辈会过度歌颂痛苦一样,因为你是否成功或者做出很大成就这件事本身并不完全是自己可以主导的。
如何在症状存在时依然前行?
在《挖根疗愈—技法班》中我经常强调,虽然思想和意识无法直接改变情绪,但行动可以。与其等待情绪好转,不如直接去行动,主动促进情绪的自然流转。因为通过挖根疗愈,我们发现很多问题都需要在行动中寻找到真正的根源,光靠想是无法想明白的。
与症状共处的积极人生
在带着抑郁焦虑行动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就别那么高了。例如你去行动过程中能做多少算多少,假如和以前有差距,这个时候需要更多鼓励自己,而非去添油加醋地否定自己。我在一对一挖根疗愈中发现,当来访者慢慢发现即便有抑郁焦虑还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时候,自然也会感到一种安全感。
所以还等什么,去坚持行动吧。人的性格和痛苦都会在行动中慢慢改变的,尝试追逐自己内心的渴望,便迈出了改变的重要一步。按照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等到抑郁焦虑没有了再行动,因为你很难等到这一天。只要人活着就有焦虑抑郁,当你行动后会发现即便有抑郁焦虑同样可以活得很好时,基本你也快痊愈了。